•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工作要闻

罗建国: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不断提升财政治理和服务效能

阅读次数: 作者:中国财经报 信息来源:中国财经报 发布时间:2020-12-29 16:27
[字体:  ]

今年以来,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财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财政部工作安排,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加快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立,不断提升财政治理和服务效能,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以紧日子化解紧平衡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向内挖潜,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只有政府真正过紧日子,才能调节出更多资金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今年以来,安徽省财政厅按照“保重点、压一般、促统筹、提绩效”和“可压尽压、应压尽压”的要求,坚持过紧日子,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参照中央标准,压减一般性支出5%、非刚性重点支出预算50%以上,截至11月底,全省“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0.3%。大力精简公务活动,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一律不开、无实质性内容的培训一律取消、无明确公务目的或实质内容的差旅活动或考察调研一律取消、可办可不办的活动一律不办。必须要开的会议,尽可能采取视频会议方式。进一步硬化预算约束,除疫情防控、自然灾害等应急支出外,一律不办理预算追加,腾挪资金支持市县基层“六稳”“六保”工作。

以集成协同叠加政策作用

在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的现状下,必须加大各类资金统筹整合,发挥综合叠加效应。这就要求不仅要强化财政资金的统筹协同,逐步统一预算分配,推进“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还要发挥财政政策集成效应,探索财政政策与金融、产业等政策集成叠加,引导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市场资源参与,努力形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合力。省财政每年安排130亿元左右,采取“借转补”、事后奖补、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支持“三重一创”、制造强省等。在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方面,按照“资金改基金、拨款改股权、无偿改有偿”要求,省财政累计投入136.3亿元,支持设立总规模770亿元的省级股权投资基金体系。2020年,实施1000亿元融资贴息政策,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省级再担保功能,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截至10月底,全省“4321”政银担业务新增715.4亿元、服务企业2万户。规范推广PPP模式,截至10月底,全省财政部入库项目479个、总投资5231.8亿元,项目落地率、开工率均位居全国前列。为应对特大洪涝灾害,实施农业保险特殊政策,为对冲灾区农户损失、助力农业灾后恢复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绩效加力提高使用效益

加快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确保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既能有效解决财政收支矛盾,又能提升财政政策资金使用效益,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今年以来,安徽财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决策部署,强力实施,扎实推进,成立以省政府负责同志为组长的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纳入全省重点改革督查事项,构建了涵盖各行业各领域各层级的6400多条核心绩效指标,形成标准体系。深化财政涉企资金信息系统运用,完善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省级21个重点评价结果与2021年预算安排直接挂钩,各市854个项目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核减预算资金18.5亿元。

以融资发展化解债务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财政部门在防范化解风险,支持安全发展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尤其是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是财政部门最直接最重要的职责。近年来,安徽省把政府债务风险作为财政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坚持“修明渠、堵暗道”。今年以来,按照“早发快发”要求,于1月16日启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9月10日完成最后一批新增债券发行任务,比财政部要求提前50天圆满完成新增债券发行任务,全年成功发行2329亿元政府债券,为全省脱贫攻坚、铁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棚户区改造、乡村振兴、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及工业园区发展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充分体现政府债券对全省经济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积极作用,为全省补齐民生短板,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向好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的持续向好,进一步涵养了财源,为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一手抓规范融资,充分发挥政府债务管理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一手抓风险防范,率先以省政府名义出台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举债融资机制,加强隐性债务动态监控、风险评估等,坚决遏制增量,妥善处置存量,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底线。总体来看,全省债务规模基本适度,风险总体可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