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宣城市财政局扎实做好金融发展和稳定各项工作,不断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2024年前三季度,宣城市金融业增加值94.4亿元,同比增长4.4%,占GDP比重为6.1%,对GDP的贡献率为5.0%,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
“点”上发力,促进信贷供给投放。修订市本级财政性资金存放办法,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我市实体经济和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常态化推进政银企对接合作,已组织举办科创企业、在建项目企业等“小而专”的政银企对接会4期,推介和对接融资需求52.49亿元。加强科创企业融资服务,深入推进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和“贷投批量联动”试点,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前三季度全市共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56笔,登记金额34.5亿元,居全省第3位。聚焦绿色金融创新,全省首批林票在宁国发放,率先在全省推广“绿税贷”产品,鼓励金融机构结合我市实际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目前已为4户林农授信“林票贷”23万元,为278户在绿色节能减碳领域的优质企业提供“绿税贷”16.15亿元。
“线”上突破,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和鼓励我市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利用资本力量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组织开展资本市场培训,为企业进行资本市场业务讲解、政策解读、市场分析等,今年已组织全市428家企业参加资本市场培训。搭建资本供需双向对接机制,多次邀请证券监管部门、沪深北交易所、投资机构来宣对重点上市后备项目开展“一对一”的专业指导。今年10月,强邦新材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我市已连续3年每年新增1家上市企业。目前多层次资本市场“宣城板块”已实现境内上市企业11家、上市辅导备案企业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5家。推动企业运用股票(股权)、债券、基金等融资工具扩大直接融资规模,1-10月全市实现直接融资138.2亿元。
“面”上巩固,优化金融营商环境。严把地方金融领域准入关,常态化开展非法集资宣教与排查,加强地方金融监管,强化对地方类金融机构的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检查,对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典当行、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开展全覆盖检查。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作用,推进新型政银担业务增量扩面,1-10月全市新型政银担业务新增81.26亿元,同比增长9.22%。不断加强对实体经济减费让利力度,截止10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当年累放贷款年化利率4.32%,较去年同期下降0.37个百分点。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截止10月末,全市银行业贷款不良率0.82%,较年初下降0.21个百分点,资产质量居全省第3位。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引导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低碳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着力营造更加健康有序的金融生态环境,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发挥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