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财政部门持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有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顺利实施。
筑牢非遗保护传承根基,根本在人才。一是加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2025年,全市共争取上级非遗保护资金635万元,支持非遗传承保护和非遗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目前,我市共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31人,其中:国家级10人、省级112人、市级309人。二是统筹资金支持打造中国文房四宝现代产业学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为宣纸等非遗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营造非遗保护传承浓厚氛围,关键靠平台。一是支持开展“民俗过大年”等各类非遗展演活动,让群众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二是支持“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开展,激发青少年对非遗文化的关注与热爱。三是支持宣纸文化企业等非遗企业参加深圳文博会、长三角文博会等全国性、区域性展会,传播宣城非遗声音,扩大非遗项目影响力。
增强非遗保护传承活力,核心是产业。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宣纸及文房四宝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截至2024年末,“宣纸e贷”累计发放90笔贷款共计1657万元,“文化创业贷”支持宣纸等文化企业贷款余额4232万元。二是积极兑现政策资金。及时拨付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资金,对净增规(限)上文化企业、当年获评国家级单体类文化产业基地等主体予以奖励,以产业振兴赋能非遗保护传承。